Loading AI tools
香港新界荃湾杨屋村乡绅,为荃湾定名者,新界乡议局的前身的创办人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杨国瑞(1871年—1941年),是香港新界荃湾杨屋村的乡绅,也是大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科举所取录的生员(秀才)。杨国瑞曾向香港政府提议将荃湾当时的各个地名统一为“荃湾”,而他也是荃湾公立学校的私塾前身的创立人。杨国瑞更与上水乡绅李仲庄、元朗乡绅邓炜堂[注 1]等人共同创立新界乡议局的前身、代表新界居民的首个合法组织新界农工商研究总会。杨国瑞于香港沦陷前数月病死,终年70岁。1970年代,香港政府发展荃湾卫星城市,而杨屋村新村前的马路即以其命名为国瑞路。
杨国瑞毕业于广东省高等师范学堂,国学精湛[1]。他曾参加光绪三十年(1904年)的科举考试,取得生员(又作“邑庠生”、“秀才”)功名[2],考取秀才后来从事教学,到香港后定居荃湾[1],成为杨屋村的乡绅[2]。
荃湾在使用现时的名称前,曾经有“浅湾”、“全湾”、“贼湾”、“海盗湾”等不同的称呼,而杨国瑞即是向香港政府提议统一以“荃湾”为名者。[3]
1922年,教育司署授意杨国瑞设立一所地方性“公学”,由叶锦全借出屋宇以私塾形式开办。该学校后来演变为荃湾公立学校,后来再演变为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中学及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小学[4]。此外,杨国瑞曾在九华径旧村内大水坑旁的曾氏家族学堂养正家塾任教[5][6]。
1923年,时任香港总督司徒拔公布《民田建屋补价规例》[7],将新界土地分为屋地和农地,而在农地建屋需要补地价[8]。由于政策有损新界乡民的权益,因此乡民群起反对[7]。杨国瑞与上水乡绅李仲庄、元朗乡绅邓炜堂[注 1]等人随后集会商议对策,并推举彭乐三等六人向香港政府交涉,惟无结果。1924年8月24日,新界各地士绅在大埔文武庙集会,并决定成立九龙租界维护民产委员会[8]。委员会后来以新界农工商研究总会的名义注册,成为代表新界居民的首个合法组织。1926年,时任香港总督金文泰到访新界农工商研究总会,并对其业务表示支持,并建议总会改名为“新界乡议局”,新界乡议局也自此成为香港政府管治新界的主要谘询组织[7]。
杨国瑞曾任荃湾天后宫协理值事[2]。杨国瑞曾介入处理全完堂与荃湾地方乡绅双方在1918年至1919年间的纠纷。他一向对基督教存有好感,不欲教会与地方乡绅发生冲突,破坏地方社会和谐,遂介入调停,约定双方在全安局举行会议,共商解决办法[2]。1933年,纪念同治年间荃湾村村民与城门八乡乡民发生的械斗中17个因参与械斗而丧生的荃湾村村民的义勇祠翻新,并由杨国瑞撰文叙述义勇祠的缘起[1]。杨国瑞在荃湾地区可谓颇著时望[2],为荃湾绅商名流以至贩夫走卒爱戴[1]。
杨国瑞于香港沦陷前数月病死,终年70岁,荃湾坊众以“堪称新界一完人”挽之。1970年代,香港政府发展荃湾卫星城市,由于杨屋村在发展范围内,因此杨屋村需要迁村[1]。新界民政署于1970年3月6日刊宪公告杨屋村新村前的马路之定名[9],而该马路即以杨国瑞命名为“国瑞路”(旧称“国瑞道”[10][11]),以纪念杨国瑞毕生对荃湾的服务与贡献[1]。
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. On steroids.
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,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's search results,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.
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, simple,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, safe and transparent.